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中南卡通戏曲动漫走进文澜小学
Time: On May 31

30日下午,杭州市文澜小学大礼堂热闹非凡,舞台上七子班的动漫形象生动可爱,《戏文大学堂》主题音乐节奏欢快,百余名三年级小学生人手一个戏曲面具,在座位上兴奋地等待这场特殊的戏曲文化体验课的开场。

在孩子们的满心期待中,大屏幕首先播放了一段戏曲实录视频。视频中小戏曲表演者身形矫健、功夫了得,引来阵阵赞叹!其间,来自文澜小学的小主持人提一个问题,小朋友就举手回答,有奖问答环节气氛热烈!更让小朋友惊喜的是观看昆曲动画《取金刀》。该戏曲动画片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动画配合昆曲演唱及生动的故事对白与配音,其间穿插戏曲锣鼓铿锵的背景乐与艺术家原声演唱,故事情节既保留戏曲的原滋原味,又融合动画的趣味性、当代性!戏曲动画导演吴海峰老师在现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戏曲脸谱艺术,不一会功夫就将一男生摇身一变,变成了美猴王。台下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参与活动,体验戏曲亮相“八、大、仓”以及“唱、念、做、打”。台上台下互动连连,形成欢乐的海洋,并在相互交流中融入戏曲知识点。

如此反应热烈的戏曲体验课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采取的新形式,该活动以“戏曲动漫大课堂”的推广模式,受到中小学生、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其中,以动漫艺术为载体,延展戏曲传播形式的新做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浙江省戏曲动漫进校园工程由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浙江图书馆组织实施,而其中一系列精彩的戏曲动作品的制作者正是动漫领军企业浙江中南卡通,并由资深戏曲家担纲导演。

以地方剧种为基础 讲好“浙江故事”

浙江是戏剧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我国最早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就诞生于浙江东南沿海,越、京、昆、绍、婺、姚、瓯、湖、木偶等地方剧种争奇斗妍,姹紫嫣红。

浙江省图书馆立足丰厚的浙江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共享优势,通过实施戏曲动漫项目,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化育时代英才。“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我省戏曲动漫以越剧、婺剧、瓯剧等地方剧种为基础,精选各剧种优秀代表性剧目进行再创作。

其中由浙江中南卡通担纲制作的《借金刀》、《小倩与宁采臣》、《高机与三春》、《刁蛮公主憨驸马》等,共计34部、约360分钟,成功地将戏曲表演元素与动画技术相融合,派生出戏曲动画的律动,还原了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精髓。这些经典剧目,经过动画夸张的艺术发挥,变得好看、好玩、易懂了。在戏曲体验大课堂现场不时传出小朋友阵阵的欢笑声。

据了解,今年是浙江图书馆戏曲动漫制作的第四年,至今已完成四期、近80集戏曲动漫作品,浙江图书馆网络与数字资源中心副主任陈晔介绍说,“以往填鸭式的推送教育,缺点是不入脑不入心,而戏曲动漫、戏曲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形式,起到极大地在小学生群体中推动非遗传承与传播的作用。”

动漫技术延展戏曲传播形式


为了让进校园活动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戏曲动漫制作单位浙江中南卡通导演团队也是煞费苦心,设计了7个孩子的卡通形象——“七子班”,作为戏中戏、戏外戏的主演。聘请戏曲艺术家、原剧演员亲自说戏,以“艺术家讲解+动画结合”的方式,融入知识亮点。目前已经制作完成越剧、徽戏、南戏瓯剧、平阳木偶、宁海平调艺术家的说戏内容。被同学们亲切喊为“小海老师”的吴海峰导演还亲自设计一些和现场学生的互动环节,以专业性、幽默性受到学生和校方的欢迎。

吴海峰导演表示,动漫是孩子的语言,是一种很好的非遗传承的载体,能以最快速拉近小朋友与非遗之间的距离,当下的关键,也是难点是如何用动漫的形式与小朋友讲述非遗。前提是要吃透剧本,甚至要在戏曲行业具备一定的建树的人才,才能大胆创新戏曲动漫。浙江中南卡通在实践中,汇集行业优秀人才,通过合理改编剧本,弱化戏曲表演中“四功五法”程式化表演,突出镜头语言,将影视、动漫艺术与舞台剧艺术完美融合,同时具备趣味性与艺术性。它不是将戏曲和动画做简单的叠加,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塑造。

︿